武汉一等功“神笔”警官付旭东

    发布日期: 2019-11-22 10:54 来源: 新闻媒体
    分享到:
  •  

     近期,人贩子“梅姨”被通缉,一张呼吁大家寻找“梅姨”的模拟画像在网络上广泛流传,引发社会关注。

        两个版本的“梅姨”画像为什么不像?模拟画像到底是怎么画出来的?本期“十楼不打烊”,长江日报记者请来湖北省唯一一位口述记忆画像专家、武汉市公安局刑事侦查局四级技术主任付旭东,揭开模拟画像的神秘面纱。

        距目击时间越近 画像相对越准

        11月19日,广东警方回应,为核查“梅姨”情况,2017年广州警方根据张维平的描述绘制了第一张“梅姨”模拟画像,并于当年6月公开悬赏,但未获得有价值的举报线索。

        应被拐儿童的家属多次要求,今年3月,广州市增城区有关部门派员,陪同曾替被拐儿童画像的外省退休警务人员找该男子,对“梅姨”画像。经“梅姨”同伙辨认,第二张画像与“梅姨”相似度不足50%,且与第一张画像差异较大。

        付旭东说:“时效性是模拟画像的一个很重要条件。如果二次画像时还是根据第一个目击者描述来进行模拟画像,那么在画像的准确度上,一般是时间越近画得相对越准。”

        他还告诉长江日报记者,记忆不是照相机,它时时刻刻在发生变化。所以,画像时间与目击活动发生的时间相距越短越好,要尽可能避免产生遗忘、干扰和记忆修订的情况。

        从付旭东的介绍中,长江日报记者了解到,模拟画像并不像普通人想的那么简单,也并非像电视剧中那样寥寥几笔就能画出的人物素描。

        把目击者脑海里的画面迁至画纸

        墙上挂满了头像素描,桌上铺满了各种资料图片和绘画工具……走进市公安局刑侦局大楼付旭东的工作室,长江日报记者了解到了这位湖北“神笔”的工作日常。

        “这项工作并不‘神’,但是非常考验民警的沟通能力。在模拟画像中,沟通占90%,而把它画到纸上只是最后一步。”付旭东说,“模拟画像是把目击者脑海里的画面迁移到画纸上,与心理学息息相关。目击者的目击过程非常短暂,并不能把画像专家想要的信息一股脑儿全部说出来。犯罪嫌疑人长什么样的鼻子、嘴巴,目击者是说不出来的。更多的是靠民警与目击者长时间、多回合沟通。民警要从人格特征推断出整体特征,再从整体特征推断出细节特征。”

        “就算是天天见面的同事,我们也很难记住他们五官的具体细节。”说到这里,付旭东向记者发问,“你记得与你同来的摄像师是单眼皮还是双眼皮吗?”记者一时语塞。

        据介绍,付旭东从事模拟画像近30年,每年都要完成约50张模拟画像,让数十名犯罪嫌疑人落网。他曾荣记个人一等功,被公安部授予“全国优秀人民警察”荣誉称号。

        近两年,付旭东在黄陂区王家河街青云村驻村扶贫。今年4月,72名村民代表以签字摁红手印的形式,希望能够挽留已满两年任期、即将调走的付旭东。

        长江日报记者陈智 通讯员袁野

        链接>>>

        模拟画像工作主要分为三块

        付旭东说,模拟画像的工作主要分为三块——口述记忆画像,尸体相貌复原,模糊图像处理。

        口述记忆画像:是最传统、最常见的一项工作内容。付旭东会根据目击者的描述来画犯罪嫌疑人的相貌。

        尸体相貌复原:比如,民警在一个案件中找到尸体后,尸体的样貌被犯罪嫌疑人故意破坏,影响尸源查找工作。在这种情况下,侦查的第一步就是要了解尸源,这时必须对尸体样貌进行复原。

        模糊图像处理:在武汉,高清探头、普清探头密布。民警在监控视频中发现犯罪嫌疑人后,由于距离、角度等原因,监控视频中的犯罪嫌疑人面部画面达不到使用要求,这时就可以采取模拟画像的方式复原模糊图像。这项工作现在运用得比较多。

        (长江日报记者陈智 通讯员袁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