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地输错5次密码 蔡甸公安实现第3291次成功拦截
七月酷暑,武汉市蔡甸区某居民楼里,王阿姨握着手机的手心渗满汗水。屏幕那头的“客服”正催促她完成最后一单“刷单任务返现”。就在她即将输入密码的瞬间,手机突然弹出紧急来电:“我们是蔡甸区公安分局反诈中心,您可能遭遇刷单诈骗!请立即停止转账!”几乎同时,门铃响起——社区民警刘智与网格员已抵达门前。刘智果断抢过手机操作,连续5次输入错误密码,成功锁定了已被转为活期的10万元存款。这是蔡甸反诈中心通过“反诈中心——派出所——社区警务室”三级响应体系完成的第3291次成功拦截。
蔡甸区公安分局反诈中心坚持“打防结合、防范为先”理念,构建“打击治理、源头防控、风险管控、宣传教育”四位一体工作格局,为百姓钱袋筑起铜墙铁壁。
闪电出击ﻪ斩断犯罪链条
今年4月,一起刷单诈骗案的报警电话打破平静。反诈中心迅速锁定一、二级卡嫌疑人,所有线索指向外省某地。“立即成立专班,实施追捕!”指令下达,反诈专班星夜出击完成抓捕。面对到案后异常沉默的年轻嫌疑人,经验丰富的队长赵统调整策略:“换年轻民警上。”民警杨一泽递过矿泉水,一番推心置腹的家乡话让刘某紧绷的肩膀松弛下来。他的心理防线瓦解后,一个以谭某为首,专为电诈提供支付账户“跑分”的犯罪团伙浮出水面,最终,团伙15人被刑拘,资金黑链被拦腰斩断。
数周后,一场收网行动在汉阳区悄然展开。反诈中心通过大数据模型,从海量“引流”账号中精准筛查出本地高危人员。监控显示某写字楼内藏匿着一个作案团伙。6月30日中午,50余名警力如利剑般直插两个窝点。39名嫌疑人当场被控制,20余部作案手机、10余台电脑现场被缴获,海量证据被固定。
无声的“断流”之战,斩断伸向公民隐私的黑手。
织密防线ﻪ拦截“最后一米”
打击锋芒震慑犯罪,防线前移织密网络。
“李经理,有客户执意向陌生账户大额汇款!”某银行柜台,工作人员迅速触发工作群预警。几分钟内,反诈中心与派出所民警均抵达现场。
据悉,反诈中心与辖区各银行建立了“警银联动预警”机制——通过专属微信群,辖区所有银行、快递站点与反诈中心实时联通。异常存取款或可疑包裹信息可秒达中心,民警即刻介入,在转账“最后一米”设置路障。
与此同时,“三级响应”体系如神经末梢般深入社区。反诈中心通过国家反诈平台、工信部反诈大数据模型实时分析高危信息,分级推送“紧急、高危”预警指令;派出所10分钟内完成电话劝阻;社区民警对高危对象100%上门见面。今年以来,累计成功劝阻3291人次,预警后成案率为零。对于已被骗资金,反诈中心争分夺秒冻结121个涉案账户,93万余元经过严谨的流程已返回受害人手中。
源头治理ﻪ扼住风险咽喉
标本兼治的关键,在于扼住“人”与“卡”的风险源头。
反诈中心对辖区300余名涉诈高危人员建立“一人一档”台账,强化日常管理。与此同时,“两卡”(电话卡、银行卡)治理已覆盖辖区各网点。“开卡需本人使用,严禁出租出借!”民警在柜台前严肃宣讲。中心与银行严格执行“人证一致+开卡承诺”机制,辅以24小时人工回访。
某网点因涉案卡超10张被暂停开户6个月,负责人遭行业惩戒。严管态势下,“不敢犯、不能犯”的氛围已然形成。
今年以来,蔡甸区涉“两卡”案件同比下降42%,230余名涉“两卡”嫌疑人被依法处理。
精准滴灌ﻪ激活全民防线
“大家知道什么是帮信罪吗?”“我知道!出售电话卡、银行卡给骗子就是帮信罪!”6月20日,蔡甸街某中学的“反诈课堂”上,民警与学生们热烈互动。针对学生群体特点,民警通过情景模拟揭露游戏充值、刷单返利等骗局,让反诈意识在校园生根发芽。
据了解,自6月16日开展“全民反诈在行动”集中宣传月活动以来,反诈中心组织各派出所,深入乡村、社区、校园、企业,通过案例剖析、实景体验、互动竞答等形式,系统开展反诈安全宣传。
在奓山街派出所会议室,数十名财务人员专注记录反诈要点。反诈民警化身为“讲师”,深入解析针对企业的投资理财诈骗、虚假征信陷阱,并紧抓新员工入职节点,加强培训。对于留守老人等群体,民警带着宣传单走进社区广场,利用居民晚间散步时间开展“反诈夜话”,将反诈知识融入生活场景。
“多问一句、多看一眼”,居民之间渐渐养成防诈习惯。“反诈从来不是孤军奋战,而是一种同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