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警察不只是
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
更多平凡的日子里
那些默默付出
才是他们的日常

9岁小学生在永丰街派出所吃住7天
6月18日傍晚,永丰街燎原社区民警周鹏程接到辖区一所小学老师打来的电话:奇奇又不见了,联系不上他爸爸。周鹏程和同事们调监控,来到学校附近走访打听,最后在地铁站找到奇奇,把他带回派出所。
奇奇是今年3月转学来到燎原社区的,父母都是外地人,离了婚。妈妈在广东,爸爸在武汉工地开塔吊,每天凌晨外出上班,奇奇经常不去上学。
作为学校法制副校长,民警周鹏程曾和老师一起找奇奇的爸爸谈心,可他说“管不了”。之后,因为欠房租,爸爸带着奇奇住在小旅社。
6月18日是星期五,奇奇的爸爸已经几天不见人影。
周鹏程一时无法找到奇奇的爸爸妈妈,只好把奇奇留在派出所。
民警们和他一起吃食堂,陪他写作业,晚上带他在民警寝室睡觉,周鹏程又带他上街理了发。
星期一早晨,周鹏程和辅警一起送奇奇上学,放学时又把他接回派出所,就这样,奇奇在派出所住了整整一个星期。
那些天,民警密集联系教育、民政、街道等方面,6月25日把他送到市青少年帮教中心。又过了几天,奇奇的爸爸把他接走了。
永丰街派出所所长张明说,随着城市发展,永丰街外来人口猛增,无论是户籍居民还是暂住居民,都是民警热情服务的对象。比如米粮社区民警张辉多年如一日帮扶一名残疾妇女,“承包”了孩子上学的费用,这样的故事有很多。
神龙派出所“把实事办在群众心坎上”
“像做梦一样!”武汉市沌口街金湖花园小区居民没有想到,神龙派出所的民警帮他们用上了天然气,方便又便宜。
金湖花园是个老小区,一直没有通天然气,扛煤气罐是家家户户的痛点。
2019年5月的一天,湘隆社区民警肖利军在金湖花园走访,看到居民吃力地扛着煤气罐爬楼梯,得知了居民们的心愿。
在上级支持下,肖利军先后联系规划、城管、街道和天然气公司,确定了方案,施工不到一个月就完工了。通气那天,居民们请来锣鼓队,拉着肖利军合影。
今年8月7日,因为扎根社区服务群众表现突出,肖利军荣立个人一等功。8月9日,社区76位空巢老人联名写下一封信,委托极目新闻记者转交给湖北省公安厅,“一年四季,一天到晚,总能看到他。他把社区当成家,把居民当亲人,这个荣誉实至名归。”
10月20日上午,上级来到社区警务室为肖利军颁授功章,89岁的胡荣正和老伴早早赶来,坚持亲手把功章戴在肖利军胸前。

肖利军走遍了76位空巢老人的家,却不顾自己患有糖尿病、萎缩性胃炎、重度脂肪肝、肾囊肿等17种疾病。他的脸庞浮肿,右腿因静脉曲张和脚底起泡,时而跛行。
2010年,湘隆社区刚刚成立,肖利军来到这里,每天带一只空水壶,以打水为由,敲开了一户户居民家门。“能进门,就能说得上话;话说得到位,心自然就近了。”肖利军说。
“原来我看到警察绕着走,现在我把银行卡密码都告诉了肖警官。”居民谌婆婆说,遇到大事小事她都会找肖利军,“这么多年来,他跟我儿子一样,把事情办得妥妥帖帖。”
硚口公安海燕直通车走遍全区每条街
11月10日上午9时40分,一女子来到硚口区政务中心公安窗口,一名辅警迎了上去,看到她用手比划,意识到她是聋哑人,马上拿出纸笔和她交流,帮她拍照和采集指纹。女子顺利办完业务,伸出大拇指不停点赞。
硚口公安窗口由人口(出入境)管理大队负责。随着一次次延伸服务、上门服务,2017年3月份,他们成立了“海燕直通车”,以民警陈海燕的名字命名。几年来,“海燕直通车”踏遍了硚口区每条街道,成为硚口公安窗口的著名品牌和“店小二”精神的象征,获得无数赞誉。
在他们的微信群里看到,每天下班后,他们把窗口接待群众的一个个小视频发在群里,点评还有哪些不足、怎样做得更好。陈海燕现任人口大队教导员,她说,真正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感情,把前来办事的群众当作自己的亲戚朋友,当作父母亲、兄弟姐妹,笑容再甜一点,服务再周到一些,有求必应,是他们发自内心的追求。
今年以来,硚口公安“海燕直通车”为群众办证79132件,上门服务86次,收到群众表扬信228封,锦旗21面。
百步亭社区民警凌晨赶到医院为老人送终
在江岸区百步亭文卉苑社区,流传着社区民警沈胜文和杜爹爹的故事。
杜爹爹生于1953年,因为性格刚强与家人失和,离了婚,一儿一女也都断了联系。杜爹爹多次中风拄着拐杖,后来只能坐轮椅。2013年8月13日,沈胜文刚到这里担任社区民警就来到杜爹爹家,一有空就来坐坐,问寒问暖。
2017年秋天,杜爹爹说自己有两个心愿,一是看看江滩,二是找到儿子、女儿。一个周末,沈胜文借了一辆面包车,把坐在轮椅上的杜爹爹送到江滩游玩。又过了些日子,沈胜文联系上杜爹爹的儿女,经过劝说,儿子、女儿与父亲重归于好。
2018年10月的一天深夜,沈胜文突然接到医院电话:“杜爹爹不行了,他留的联系人是你,尽快来吧。”沈胜文连忙赶到医院,凌晨2时20分,监护仪屏幕上杜爹爹还有微弱的心跳。医护人员说,不知道老人还有什么心愿。
沈胜文上前轻声说:“杜爹爹,我是沈胜文,什么事都不要担心……”这句话说完,杜爹爹便停止了心跳。
一位医生说:“我从医26年,没有见过这样的社区民警。”

▲民警沈胜文与社区居民交流沟通
百步亭派出所青年民警崔晓蕾说:“一次我跟沈警官入户走访,人家正在包饺子,他洗了手挽起袖子一起包,简直就是一家人。”
今年春节前的一天,中午休息时,沈胜文兴冲冲地回办公室,“我买了一件衣服,在菜场买的,100块钱还价到98块钱……”崔晓蕾没有太在意,只觉得老沈太节省。
当天下午,她陪沈胜文上门慰问困难居民,来到一名女子家中,送了米和油,又掏出一沓钱:“快过年了,给孩子添件新衣。”
米和油是慰问物资,那沓钱是老沈自掏腰包,大概有一两千元。崔晓蕾说:“女子的丈夫去世了,她独自抚养2个女儿,打了3份工,也是老沈重点关照的对象。”
百步亭派出所是全国优秀公安基层单位,2019年11月获评全国首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沈胜文的故事,便是百步亭派出所民警的写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