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产业发展 加速乡村振兴 武汉公安助力青云村建设
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之年。
武汉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关于“向重点乡村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意见精神,成立市、区乡村振兴局,选派813名第一书记、463支工作队,接过乡村振兴的接力棒,奔赴全市脱贫村、集体经济薄弱村、美丽乡村示范村、组织振兴红色村、乡村治理示范村等乡村振兴建设重点村。
强组织固根基、稳脱贫防返贫、兴产业助发展、抓治理促和谐,武汉脱贫村处处展现新气象。村子美了,环境好了,产业兴了,村民们的生活幸福满满,黄陂区青云村就是其中一个。
社群电商助力山货进城
12月20日上午,在黄陂区王家河街道青云村齐杆山生态种养殖家庭农场,冬日暖阳的照耀下,致富带头人方浩正在给鸡喂饲料、寻鸡蛋、整理棚、除杂草,忙活得全身冒汗,散养的土鸡漫山逐跑觅食。
“今年的土鸡又不愁卖了,这下心安了!市公安局驻村工作队通过引进武汉霄垚农业等电商平台,到目前为止,帮大家卖出了土鸡1000多只、鸡蛋4万余枚,我们都越干越有劲!”方浩说。
“线上+线下”互动帮村民“带货”
这两年,武汉市公安局驻村工作队通过微信社群和互联网电商平台,拓宽青云村土鸡、萝卜、鸡蛋等农副产品销售渠道,用“线上+线下”城乡互动模式,帮助村民“带货”增收。
在青云村蔡吴湾文化广场,武汉市公安局驻青云村工作队队员崔江涛、夏凯,也和村民们一起忙个不停,大家正在把刚拔出来的萝卜进行清洗、分装、打包,准备送到武汉市公安局所属单位的食堂。
今年,武汉市公安局党委坚持“脱贫不减帮扶力度”,帮扶青云村村民销售了7万斤萝卜和3万斤红薯。这些早上采摘的青云村萝卜,最快下午就能端上爱心认购人的餐桌。
“村里的‘土货’特产订单比去年又多了些,我们除了依托市公安局领导支持,帮助村里销售一部分外,还联系了黄陂区农副产品销售中心等渠道,通过一系列促销宣传活动,提高青云村农特产品的知名度,从而提高销售量。”武汉市公安局驻村工作队队长张爱萍说,前两天,他和村干部一起走访了村里的萝卜种植大户,一方面是到田间地头实地查看萝卜的品质和收获情况,另一方面是向种植户介绍村里萝卜、红薯在网上的销售情况。
会种萝卜的脱贫户再也不愁销路
69岁的吴先田是脱贫户,也是村里的种植大户之一,他听说自家的萝卜热销时,脸上的笑容愈加灿烂。“会种萝卜,但销路少,不敢多种。在市公安局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这两年我每年都种了2万多斤萝卜,通过市局各单位食堂帮忙销售,还在微信社群以爱心认购接龙的形式销售,很快就被公安干警们全部买完了,现在单靠种萝卜,每年都有5万元左右的收入。”吴先田说。
如今,他的萝卜不仅有了销售渠道,还按每斤2元结算,比市场价高出5角钱,卖上了好价钱,心里乐滋滋的。
“农产品销售难,是乡村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武汉市公安局党委及工作队的帮扶下,我们村引入微信社群和电商平台,这些困难被逐一解决,真正实现了产销无缝衔接。有了销路,大家看到真金白银,积极性都很高,种植产业化发展就有了基础。”黄陂区青云村党支部书记熊兵说,近年来,村“两委”和工作队经过评估分析村里荒废土壤、地形、气候,因地制宜提出开发建设果园计划,走访村里成功人士,动员其响应“三乡工程”,带头回乡投资,企业家周元生、熊峰发现现在的村容整洁、村风文明,积极租用了村里土地100亩,种上了武汉市农科院直采优购的果苗。抛荒的耕地如今绿浪荡漾,变成了产业基地,也为村民增加就业岗位、带来了收入。
筹建农副产品储藏配送中心
如今,青云村还围绕产业振兴,筹建农副产品储藏配送中心,建成后,它可以免费为村民的蔬菜、鸡蛋提供保鲜服务,还可以对商家出租部分冷库,收取租金,增加村集体收入,从根本上解决农副产品销路问题。
“有了农副产品储藏配送中心后,我们将深度开拓消费渠道,采取‘线上+线下’的消费助农方式,把青云村农产品面向社会销售,拓展消费市场。继续通过摆摊、分销、线下订购等方式,动员公安系统及所属单位食堂、民警购买有机蔬菜;利用湖北省首个村级顺丰快递站的优势,开通微信商城销售平台,打造‘快递+特色农产品’模式,刚采摘的大蒜、白菜、菜薹经过分装、打包、邮寄,就能更多地销往武汉城区等地。”憧憬未来,张爱萍和驻村工作队干劲十足,“只要大家一起努力干,小康生活的前景会更光明,日子会更红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