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万春:传承“上甘岭”精神的警界“急先锋”
记者 杨槐柳 通讯员 冯 威 周剑波
“只吹冲锋号,不打退堂鼓!”这是湖北省武汉市公安局黄陂区分局腾龙派出所49岁的民警朱万春常说的一句话。曾在空降兵某旅“上甘岭特功八连”服役的他,2013年转业到公安机关成为一名人民警察。朱万春语速快、条理清晰,笑起来十分憨厚,群众亲切地喊他“老朱”,碰到困难,首先想到的就是他。
十万火急:与骗子赛跑帮群众挽损
武汉市黄陂区的盘龙城地区是城乡接合部,经济发展较快,流动人口多,电诈警情较多。腾龙派出所正处于这个地区。身为社区民警的朱万春,管辖着黄花涝责任区,下辖6个行政村、1个社区,常住人口约2万人,流动人员约10万人。防范打击电诈,一直是老朱工作的重点。
今年3月16日晚,朱万春收到紧急拦截指令,居民周女士正在接听疑似电诈电话。他坐上警车立即出发,同时不停地给她打电话,但其始终未能接听。
“钱转了没有?验证码输了没有?”敲开周女士家房门,朱万春赶忙问道。朱万春话音刚落,骗子再次来电:“您的商城退订业务还办吗?不办的话,每月会从您支付宝扣500元。”朱万春顺势接过电话,配合起骗子的“表演”,给周女士一家来了一次“沉浸式”防骗宣传。周女士听着二人通话,民警总能先一步说出对方所想,恍然大悟。
“先上车再打电话”是老朱快速出警的一贯做法。老朱说,拦截电诈靠的就是一个“快”字:快速核查位置、快速拨通电话、快速上门拦截。情况紧急时,他们还会与村委会、社区群众干部联动处理。因为每快一分钟,群众血汗钱被骗的可能就少一分。
除了进村入户上门宣传,老朱还在辖区行政村、社区的微信联络群里,及时向群众推送电诈典型案例、防范知识等。经过长年累月的努力,其责任区的电诈警情逐年下降,2022年一季度电诈警情仅为3起。
遇难不退:用“笨办法”擒获盗贼
2014年夏天,转业不到一年的老朱遇到一起系列盗窃案,这是他第一次破案,也是第一次感受到警察不易。
位于刘店的道贯泉,是黄陂区连接武汉中心城区的必经之地,还建小区多,监控设施匮乏,电动车被盗警情时常发生,群众对此深恶痛绝。
作为110接处警民警,一连几天接到此类警情,老朱憋着一股气:“群众有埋怨,说明我们的工作还有不到位的地方。”
这天上午,两名嫌疑人再次作案时,被群众制止,落荒而逃。接警的老朱立即赶到小区,群众描述道:“两名男子,一高一矮,一胖一瘦。”
“走!他们应该没走远,我们开车出去找找。”老朱说。
“嫌疑人早跑了吧。”同事如此说道。
老朱也知道这是碰运气,他们沿着附近道路来回转了好几圈,“不能放弃,这是我们目前距离盗贼最近的一次”。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果真看到两男子迎面走来,体貌特征相符。二人故作镇定,但看到警车眼神中还是闪过一丝慌张。老朱提醒辅警不要声张,若无其事地将车匀速开过,藏在路口,之后下车跟踪,瞅准时机将二人扑倒。到案后,两人交代在武汉三镇作案30余起,道贯泉地区的盗窃电动车警情很快降了下来。
再后来,佳海工业园多个门面夜间被盗。老朱依旧采取“笨办法”:守株待兔。他带着辅警每晚在工业园蹲守,第三个夜晚果然等来了前来盗窃的小偷并将其擒获,从其住处查获大量失窃财物。
同事问:“这案子怎么就被你破了?”老朱嘿嘿一笑:“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坚持就是胜利。”
遇险逆行:保大堤战内涝从未退缩
22年军旅生涯,高空跳伞、军事演习、汶川地震抢险救灾,老朱上过很多“战场”。
1998年抗洪抢险,他和战友来到监利、洪湖,迎战洪水猛兽,保卫长江大堤。
入警后,他再一次遇到了熟悉的画面。2016年夏天,武汉遭遇特大暴雨袭击。清早6时许,某工地的工人一觉醒来发现室内进水,纷纷跑向二楼。老朱立刻带辅警赶到现场,情况远比想象中要糟:活动板房位于低洼位置,积水几乎淹没一楼,7名工人被困二楼,单薄的板房摇摇欲坠。
此刻,板房距岸边约15米远,水面仍不断上涨,如何救人?大家急得直跺脚。“都莫慌,救人第一,你们抓紧找材料!”老朱利用在部队学习的知识,安排工地人员找来木板、整块泡沫材料,再利用铁丝捆扎,很快就制成了一个简易筏。
第一趟最危险,没有辅助牵引,木筏承重也有待考验,朱万春果断决定自己上。他带着绳子和一名工人一起过去,小心地划着简易筏,靠拢后将绳子固定在板房上,另一端由岸边的辅警、工人拉着。就这样,一趟、两趟、三趟……每次运送两名被困工人,最终将所有人安全转移。为此,他荣立了个人三等功。
2020年抗击疫情期间,老朱始终奔忙在一线。当年2月23日下午,住在恒大龙城小区三期78栋的一位老人突发疾病,大小便失禁,意识模糊,有生命危险。他直接将老人背下楼送上警车,到了医院又将老人背到急诊室。
“群众有困难,我们警察就应该冲在前面!”老朱说。
今年2月22日,由于肩胛骨位置长了一个小肉瘤,老朱来到武汉市中心医院做了一个小手术,下午4时许手术做完,伤口缝了四五针。当晚,所里有紧急任务,老朱赶紧从医院赶回派出所,从晚上9时许一直忙到次日上午8时才交班。直到要拆线时,他才想起来身上有个伤口必须处理了。为了不耽误工作,他联系了一位住在附近的医生帮忙拆线、进行消炎包扎,转身又投入到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