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东新:六个“一体化”引领实战提质增效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面积超过500平方公里,实有人口超过200万,是湖北省重要的经济引擎,在武汉都市圈高质量发展和区域协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经济迅速发展,警情也逐年递增,武汉市公安局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分局(以下简称东新分局)面对案多事多、警力匮乏的现实困境,努力破解体制性、机制性难题。去年10月以来,东新分局紧扣“市县主战、派出所主防”理念,系统谋划、向内挖潜、盘活资源,积极推进“情指行”、“两队一室”、合成打击、街面巡控、执法监管、“训考评”等六个“一体化”建设,在不增设机构、不增加干部职数和民警编制的基础上,努力推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提档升级,不断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情指行”一体化 打造实战中枢
“马上赶到清江山水小区,22栋有矛盾纠纷!”去年11月14日14时,东新分局指挥中心下达指令不到3分钟,民警任凯就找到了报警人。
“扬言要打我的人还没到,你们就先来了!”报警人点赞民警出警速度。任凯快速弄清纠纷系因租房引起,等租客赶来,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加以劝导,双方很快握手言和,协商退房。
“‘情指行’一体化中心好比现代化警务‘生产线’的‘警务车间’,一旦出现警情、社情以及舆情,分析研判员、指挥调度员会主动关注并介入。”东新分局“情指行”一体化中心负责人介绍。
置身科技范十足的“情指行”一体化中心,记者注意到,一块块屏幕上实时刷新着数据,这背后是强大的系统支撑。各类数据库和警务应用程序支撑着中心指挥研判工作,确保在500平方公里的辖区,警力一呼即应。
记者了解到,东新分局以实战为引领,建成三级情报研判工作体系。巡逻、交管、视侦等单位常驻“情指行”一体化中心坐席;治安、刑侦、法制、经侦、网安、禁毒等部门按需进驻中心。在派出所,综合指挥室担起一线研判职责,由1名民警、2名辅警负责挖掘信息、落地督办。在社区,民警广泛“进圈入群”,发动信息员、联络员、网格员等群防群治力量,广泛收集各类社情民意,有力夯实了治安防控基础。
瞄得准,才打得准、防得准。为对一线实战进行精确制导,“情指行”一体化中心坚持“周研判、月会商”,在全面掌握全区治安形势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遇到重要节点,他们启动战时机制,按照“1+N”模式,召集联席单位,对各类信息开展综合研判并落地。
“情指行”一体化中心要求派出所所长审核把关每日情报研判,并报分管局领导审阅督办,精准指导勤务开展;要求主战警种根据职能条线,专题研判团伙性、跨区域违法犯罪链条特征,精准指导一线打击攻坚;要求“四侦一化”(刑侦、网侦、视频侦查、技侦和公安信息化)警力依托信息技术,开展专业研判,为基层所队、各警种和“情指行”一体化中心提供全方位、全领域技术支撑。
东新分局还出台专门的奖励办法,对提供线索的热心群众落实“一案一奖、一事一奖、实时兑现”,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参与平安共建的热情。
“两队一室”一体化 夯实警务基础
“片警‘定’在社区,可以把工作做得更扎实。”在派出所“两队一室”改革中,东新分局推出新举措,全国优秀人民警察、茅店派出所社区民警张文昌很快就适应了新的工作节奏。
“地下室垃圾桶冒烟了!”去年12月7日上午,收到当代国际花园一位业主的报警,张文昌立刻带着保安出警,迅速扑灭了垃圾桶里的火苗。经查,这起事件是垃圾桶内烟头未掐灭导致的。
查明情况后,张文昌叫上网格员、物业经理、业委会主任,一起排查小区的所有地下室。针对乱扔烟头、充电板使用不当等问题,他向社区居民讲解消防安全、防火防盗要点,同时下发整改隐患建议书。他还耐心做房东的工作,劝导房东不再将地下室对外出租,防止得不偿失。
派出所主防,如何才能防得住?东新分局从权责清单入手,督促民警沉在社区、干在社区。东新分局出台关于派出所“两队一室”警务运行机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等,明确社区民警承担社区内110警情接处警工作,专心做好基础防控和管理;派出所立足辖区侦办多发性民生小案,10大类24小项案件(包括涉众金融、跨区域系列、公斤级以上毒品等)由分局主战警种承办,并从警情受理、案件办理、移交流程及工作要求等4个方面,明确派出所具体移交流程和操作办法。“两队”互为协同、“一室”支撑“两队”,综合指挥室发挥“中场”核心作用,社区警务队、打击办案队“两队”作为前场、后场,各负其责、协同联动。
截至目前,东新分局派出所警力占比已由42.5%提升至48%,基层实战民警占比由65.6%提升至75.4%,辖区91个社区、26个村湾全部落实“一区一警两辅”或“一村一辅”,并推行“警辅通”实战应用、“派单式”闭环工作机制。社区民警沉在社区,对群众的需求响应更迅速,开展刑事警情先期接处、现场保护工作更及时。
合成打击一体化 提升实战效能
今年1月以来,武汉公安机关下好先手棋,展开“削峰”行动,对社会治安实施早控早防的策略。行动中,东新分局发挥一体化合成打击中心的引领作用,对违法犯罪发起猛烈攻势。
2月9日15时许,严东湖地区王家咀一工棚内,一个流窜赌博团伙准时“开张”。东新分局组织治安、网安、特警等部门及茅店派出所的130名警力合成作战,成功捣毁该赌场,抓获3名组织者及58名参赌人员。
1月28日,东新分局50名民警组成专案组辗转多地,对打着“助考”的幌子实施诈骗的犯罪团伙开展收网,抓获主要犯罪嫌疑人及41名成员。2月1日至7日,分局再派警力分赴陕西、河南等地,全链条打掉此诈骗团伙。
东新分局局长蒋学敏介绍,目前一体化合成打击中心以刑侦大队为主体,共整合视侦、网安、技侦、经侦、禁毒等相关警种开展合成打击。日常模式下,一体化合成打击中心由刑侦大队召集,各单位派员参加;战时模式下,分局领导统一指挥,各单位同步上案,集成手段、资源,整合数据应用。
“合成”的背后是形势催变。面对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社会配套跑步跟进,面对企业、居民对安全经营和安居乐业的期盼,东新分局大力自我挖潜,破解体制性、机制性难题,提升实战效能。
一体化合成打击中心的建成,带来了东新分局的“三个转变”。一是理念的转变,各主战警种深刻认识到不深度地打、系统地打,就无法精准地防,坚决扛起主战重任,精准出击,提升打击质效;二是机制的转变,东新分局厘清案件办理职责,分别对传统刑事案件、新型网络犯罪和专案侦办、各部门和派出所职责进行具体明晰的界定。构建以刑侦为主体、相关警种参与的合成作战体系,实现研判成果与侦查破案互融互通,推行同步上案,形成快侦快破打处工作机制;三是职能的转变,东新分局及时出台相关意见,对各主战警种明确了严格的受立案和侦办案件要求。
社会巡控一体化 筑牢平安防线
“906点位注意,金融港一路鹏翔花园门口发生警情,请立即处置。”2月27日19时许,听到分局指挥中心向路面警力下达的指令后,民警焦志坚主动赶去增援。两名因停车发生纠纷的男子正扭作一团,焦志坚当即上前制止,并耐心劝导,妥善化解了纠纷。
为做实“1、3、5分钟”应急快反、显性用警,2月1日起,东新分局推出110接处警和社会面巡控新模式。他们建立“圈线点视”立体巡控机制,在全区高速公路收费站、国省道进出道口、城市主干道,分别设置24小时开展勤务的封控卡口和车巡线路,在人员聚集区域、警情高发部位设置130个巡控点位及25条巡控支线,同步对应编设视频巡控单元,组建快反处突大队,24小时处置突发案事件。
东新分局打破警种界限,加强交巡警力整合、机制融合。在“情指行”一体化中心,交巡警联席指挥、协作处警;在辖区路面,网格化布警、一体化巡处、扁平化指挥、规范化处警,做实做强显性用警。巡逻快反机动队和交通大队“汉警快骑”统一整编、同步上勤,同时承担治安巡逻、交通执法、疏堵保畅等职责,取得“交巡合一”的效果。
“2月6日中小学正式开学,辖区护学岗增加400余人次警力配备,交警、巡逻警力互通信息、协同作战,应急响应效率、警务效能大大提高。”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交通大队负责人介绍。
记者了解到,为实现横向互通、快速反应,东新分局制订“一图展示、一键调度”的通信、调度方案,将数字电台、车载电台、“警务通”“警辅通”数据全部接入信息系统,实现对警力资源的准确调度使用。分局还主动对接市局,依托实战平台,落实警情、指令在移动警务终端上的扁平化派发、接收、反馈。各派出所科学安排社区巡控力量,无缝对接主干道和主要连通道的全新巡控和接处警机制。
执法监管一体化 促进全面规范执法
去年11月6日凌晨,茅店派出所侦办了一起开设赌场案,涉案人员达40余人。考虑到涉案人员多、审问任务重、办案时间紧,东新分局在指定茅店派出所、关东派出所联合办案的同时,指派法制大队派驻法制员全程参与案件办理。
法制员石涵、曾琳麟全程跟班作业。第一次讯(询)问完毕,他们审核笔录时发现问题,同步推送给所领导,与办案民警一同进行侦查补证。
“派驻法制员对证据材料中的疑点、盲点一一提出有针对性的侦办意见,案件在短时间内就迅速办理完毕。”茅店派出所办案民警张钧瑞连声称赞。
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是将“分局主战、派出所主防”理念落到实处的重要前提和保证。东新分局在全局12个派出所推行法制员派驻工作制,全面提升派出所执法质量和执法监督管理质效。分局将通过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具有办案经验的法制员派驻到所,全流程、全要素监管执法情况。
记者从东新分局法制大队了解到,派驻法制员履行案件审核、执法监督、执法管理、法制培训、法制保障等职责,每天对派出所接处警、案件办理、执法信息平台、执法办案场所等情况进行巡查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整改。针对日常监督发现的各类常见执法问题、典型案件,每周组织办案民警开展专项培训,以案析法、以案促改。每月对派出所执法办案情况开展专题研判,分析突出执法问题及受理案件中存在的风险隐患,找准原因,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形成派出所执法质量报告。每半年对派出所执法质量开展考核,分局以此对法制员工作进行评价。凡派出所被上级通报的,分局同步对派驻法制员问责。
“训考评”一体化 锻造过硬铁军
不久前,东新分局职级晋升结果公示,80后网警王亮和从警32年的社区民警王荣刚上榜。
作为网络安全保卫大队的技术人员,王亮已获得了20多项省、市级奖励。凭着这些奖励加分,他成为警务技术职务序列排名第一的民警,是此次晋升警务技术职务序列四级主任中最年轻的一位。而九峰派出所社区民警王荣刚,立功受奖次数比办案民警少很多,如果按以往的考核标准,他的积分没有优势,由于如今分局按打击办案、社区警务、综合管理、巡逻交通等4大类分类排名,王荣刚在社区民警中排名遥遥领先,顺利晋升。
“以实绩论英雄,大大激发了大家的干劲,让有为者有位、能干者能上、优秀者优先。”东新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东新分局树立选人用人新风向标,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他们按照“日学、周练、月考、季赛、半年测、年度评”规划,完善“考学、考责、考绩”指标,分设权重纳入月度“训考评”积分考核范畴。每月,分局按照4大类排名,张榜公示结果,通报全局。对积分排名后20%的单位和个人,亮“黄牌”,警示提醒;排名后10%的单位和个人,亮“红牌”,由分局领导约谈单位主要领导和个人。同时,强化积分结果运用,与民警的职务职级晋升和干部选拔任用相挂钩,一批政治过硬、作风优良、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民警脱颖而出。
“为做到预防警务的良性循环,我们将治安防控、警情压降率和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作为考核工作的主要指标,联系第三方机构测评,通报各派出所辖区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指数,倒逼各警种部门做实源头防范管理等基础工作。”东新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