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女警何洋:用大数据守护武汉交通
记者杨然通讯员李佳
3月6日12时许,外卖小哥余先生驾驶电动自行车正在为顾客送餐,到达位于江岸区三阳路的目的地时,余先生收到一条手机短信,“您好,您骑行未佩戴安全头盔。为了您的出行安全,驾驶电动自行车出行,请及时佩戴安全头盔。”
这条提示短信来自武汉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大数据支撑研究中心。
武汉市公安局交管支队一级技术主管、武汉交警大数据支撑研究中心负责人何洋介绍,“我们打造了‘电动自行车违法提示系统’,通过电子警察、视频监控等设备,可以自动识别未佩戴安全头盔的驾驶人,并联动快递企业,对比关联实名信息,发送提醒短信。类似这样的提示信息,中心每个月要发送出9000余条。”
和数据为伴,为智慧交通插上数字翅膀
“用大数据让交通更畅通”,作为一名科技女警,何洋和同事们每天坚守在电脑旁、行走在机房里,从数以亿计的数据中梳理出精准有效的信息,为基层实战赋能,为交管信息化建设保驾护航。
去年中秋国庆假期,武汉车流、客流均创历史新高,而交通事故、拥堵类警情却同比下降8.4%。亮眼的“成绩单”背后,是科技赋能实战的效果。长假期间,武汉市城市交通运行中心实行联席工作,何洋作为交管支队代表进驻,调取全市火车站、码头、景点、进出城口等重点区域数据,实现可视化指挥,同时联动高德、百度导航服务,对重点景区开展预约停车,引导游客绿色出行,精心搭建交通态势分析等多个监测模型,按照景区实时客流分级实施单向通行、外围绕行、远端分流等措施。
去年以来,交管支队全力开展全警“数字化转型”工作,以数据治理提升管理效能。何洋精心组织交管战线“数字化”中队培训班,积极联系公安部交管局、大学教授、省市专家,为全市交管战线执勤中队47名中队长及民警骨干授课培训,让数字化思维和理念真正赋能基层;先后举办3期大数据分析师培训,为交管战线培养高级分析师1人、中级分析师110人、初级分析师719人,打造数字化人才方阵。
经过何洋和团队同事近一年的努力,武汉交警的大数据后台已经接入了秩序、车管、事故等业务部门400余张数据表和6.2亿条数据。通过优化大数据使用效能,武汉交警建立了一整套智慧化交通治理模式。
战训合一,现场教学优化交通组织
何洋毕业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交通工程专业,刚参警时就被领导给予厚望,要她多给同事们讲讲交通管理的专业知识和前沿理念。因此,何警官也成了小何教官。
为了做好教学准备,何洋跑遍了武汉三镇的大街小巷,实地拍摄、采集了近千张信号灯素材,还开创性的安排实操课程,把课堂送到一线执勤民警身边,在路面现场演示信号灯的安装、连线、调试。学员们的理论水平和操作能力都得到显著提高,能够在技术岗位上独当一面的人越来越多,大家都对何教官佩服不已。
一个夏季的清晨,何教官正在琴台大道上长江大桥路口给学员上现场实操课。20多名学员里,有一线执勤民警,有大队规划专班民警,还有从事设施维护的民警。
“大家现场评估一下,看看这里的交通设施安排有没有问题?”何教官抛出了问题。
“这里是大桥上桥处,车速比较快,人流量也不大,所以人行道信号灯安装在前一个路口。”学员们认真观察一番后,开始讨论。
这时,大家发现不远处,有两位老人正在试图横穿马路。何洋赶紧走过去,引导老人们从前方的斑马线上通过。
“前面不远是琴台公园吧?这里有不少晨练的人啊。”有细心的学员发现,陆续有人在车流中穿过路口,险象环生,“前面有公园,老人家晨练不愿意绕到下一个路口,就选择横穿,这太不安全了。”
何教官代表学员们,向辖区大队提交了现场评估情况和建议,大队根据流量测算和事故数据分析,心服口服地在这个路口增设了斑马线和红绿灯。
“授课也是教学相长的过程,我既是教官也是学员,常常能从大家身上学到很多实践技能和经验,最主要的,我们一起思考、成长,一起努力创造更美好的出行环境。”
勤思、善学、笃行,何洋如今已经成长为湖北省公安机关兼职教官,先后荣获2021年全市交管战线兼职教官比武竞赛二等奖、第三届公安部交管局全国交警系统实战大练兵微课程大赛三等奖。此外,她还在核心期刊发表专业技术论文4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获得省级科技创新比赛一等奖1次、二等奖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