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大街“堵点”巧变“打卡点”

    发布日期: 2025-02-21 14:57 来源: 武汉市公安局 【打印】 【下载】
  • 记者杨然 通讯员王威 唐时杰 张慧

    武汉市黄浦大街沿江大道至解放大道路段,校圈、商圈、医圈、景圈“四圈”汇聚,这里的交通过去一直是“老大难”问题,如今,这里已悄然发生变化。2月13日,黄浦大街立交桥下空间改造项目对外开放,原本废弃的桥下空间,被改造成了停车场、护学区、商业区三大功能空间。经过一周的运行,即使是高峰时段,这段路也能井然有序了。

    改造后的桥下空间。通讯员肖俊 摄

    2月19日下午,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在黄浦大街长江二桥桥下看到,从沿江大道转盘至解放大道转盘,桥梁底部和立柱告别了此前冰冷的青灰色,披上了明黄色的新装,地面红、黄、绿相间的防滑透水步道,穿插波形图案、竞速赛道等元素。桥下,一间方形小屋挂牌“便民护学岗”,内有交管监控和医疗急救设备,门前则是交通安全宣传墙、展示台。不远处的轨道交通1号线下,由武汉地标元素组成的打卡点,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拍摄轻轨列车穿行而过的独特风景。

    据了解,黄浦大街长江二桥桥下空间总长度约580米,建设总面积约1.8万平方米。经过改造,桥下空间开辟出一座拥有142个车位的智能化公共停车场。家长只需扫码录入车牌号,可在上放学(6:30—8:30、16:30—21:00)时段内免费停车1小时,并错峰向社会车辆开放,有效缓解了周边学生家长、居民及游客停车难题。

    “以前,我要把车停到周边商场的地下车库,再步行几百米到学校,现在直接停在桥下停车场,过个马路就到,方便多了!”七一中学门前,正在等孩子放学的家长李先生说。

    公共停车场秩序井然。通讯员肖俊 摄

    武汉市公安局江岸区交通大队副大队长陈文春介绍,黄浦大街沿江大道至解放大道路段交通区位独特,南接汉口江滩、北衔中部战区总医院,周边既有七一中学、长春街小学等多所学校,也有武汉天地壹方等大型商业体,一直存在着接送停车难、雨天通行难、交通安全难、环境治理难“四大难题”,“特别是早晚高峰,大量接送学生的私家车双排、三排停靠形成‘肠梗阻’,令学校师生和周边群众叫苦不迭。”

    江岸区交通大队主动积极加入政府职能部门对桥下空间改造的规划,以座谈会、现场会等形式广泛听取周边学校、企业和家长、居民意见,经过反复调研论证,参与了该路段“桥下空间功能再造+护学服务升级”的一体化改造。不仅成功破解了曾令人头疼的“堵点”,还增添了一处活力满满的城市公共空间。

    家长开车接送学生更加方便。通讯员肖俊 摄

    作为武汉市首个设在马路中间的公共停车场,确保车辆安全出入是关键。为此,江岸交警精细规划内外交通流线,根据桥下空间狭窄的特点,分别在桥下空间两侧设置了一个入口、一个双车道出口、一个应急出口,保障场内车辆缓进快出,并配套增设8块交通指引牌和5组减速标线。车辆出入相当于在环岛绕行,既可上二桥匝道前往武昌方向,也可从沿江大道、黄浦大街、中山大道驶向江岸各条道路。同时,为了避免接送学生车辆与社会车流的冲突,交管部门还优化了周边路口信号灯的配时,桥下空间的人行横道线按照靠右通行的原则,设置了引导标志标线,避免行人、非机动车的无序对冲,杜绝交通安全隐患。

    “桥下空间的改造以便民护学、公共服务和提升城市品质为主旨,利用这一空间内打造的便民护学岛,可为市民提供交通咨询和生活应急等服务。这里也是‘慧说交通’安全宣传品牌的街头宣传阵地,将不定期举办各类交通安全宣传活动,后续还将引入机器人、机器狗等AI智能设备开展常态宣传,增加市民参与感、体验感。”陈文春说。

    据交管部门统计,改造后,该路段早晚高峰道路通行效率提高了40%以上,黄浦大街晚高峰拥堵指数从以往的2.5以上(严重拥堵)迅速降至1.2(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