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出力不讨好”做到极致

    发布日期: 2025-08-11 14:50 来源: 武汉市公安局 【打印】 【下载】
  •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黄若灵 陈卓)“张哥,今天又赚了8万,这平台稳得很!”“李姐刚追加了50万,下周就能提车了!”武昌区公安分局反电诈中心的电脑屏幕上,一段聊天记录正被刘非凡逐行分析。对话框里,头像是西装革履的“理财导师”侃侃而谈,群成员们接连晒出盈利截图,唯独名为“张某国”的用户头像灰暗——“反电诈”平台系统显示,有着丰富炒股经验的男子张某国,10分钟前刚向涉诈账户转入20万元。

    “这就是典型的投资理财诈骗。”刘非凡指着屏幕解释:“看似分散各地的‘投资者’,是骗子用多个账户伪造出来的,我们得立刻劝阻,尽全力帮他止付!”在同事看来,平时说话不多的反诈民警刘非凡,只有在剖析骗局和反诈劝阻时才会变得滔滔不绝。

    从“广撒网”到“精准打靶”:劝阻能力不断精进

    “别以为高学历、懂金融、懂法律就不会被骗。”刘非凡说,自2021年加入分局反诈中心以来,他遇到过不少令人唏嘘的案例:博士后因“科研经费增值项目”被骗,法律从业者栽进“虚假合同”陷阱,甚至有金融职员因轻信“内部理财通道”而中招。

    那年刚接手反诈预警业务时,他和5名辅警组成反诈预警小组,面对大量的模糊信息开展预警工作。“预警信息有时只有一个手机号,当我们打电话核实,常被当成骗子。”辅警曾祥伟记得,最忙时一天要打300多通电话,嗓子哑到说不出话是常态。

    但负责牵头的刘非凡总有股超乎常人的耐心——这源自他做治安民警时的经验:“调解矛盾得先分开倾听,找到突破口;反诈也一样,得摸透对方的心思。”于是,他琢磨出“因人而异”的劝阻法:博士后信权威,就找其领域的专家一起劝说;律师认证据,就摆资金流水和法律条文。这套理念很快在团队内推广,并且让反诈预警越来越有针对性。

    “我们会针对反诈预警对象建立‘一人一档’的数据库,关联他们的转账特点、涉诈平台信息等,并且精准区分理财类、情感类、虚拟教育类等诈骗类型,如今劝阻成功率从2021年的六成提升至如今的98%以上。”刘非凡介绍道。

    拆穿骗局使巧劲:讲证据也要讲技巧

    “就像破案时拼接证据链,我们得精准找到劝阻的突破口。” 刘非凡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去年年底的黄金拦截案,是团队的“教科书案例”。70多岁的张婆婆通过手机银行App大额购买金条,寄给外地的“安全仓库”。银行察觉异常后报警,民警刘非凡紧急联系快递公司,将金条的邮寄地址改成张婆婆的住所。然而当众人上门想劝醒张婆婆时,她却反复念叨着“我什么都不说,没有这个事”。

    “硬劝没用,得找她信的点。”刘非凡一边让团队追溯资金流向,一边联系老人在外地的女儿。当他拿着打印好的转账记录和老人的女儿一起上门时,语气平静却字字清晰:“你的账户被骗子盗用了,里面收取了汉阳李婆婆的41万元,连同你的50多万元存款一起购买了金条。”

    老人经过沉默后,终于在家人面前醒悟。原来骗子提前给张婆婆灌输了错误的理念,直到民警真正将两起诈骗案件关联,才还原了事情的真相。最终,90余万元的金条被追回,41万元也退回给了李婆婆。“民警同志们操的心,比我这个做女儿的还多。”张婆婆的女儿事后感叹道。

    全民织网:让反诈防线延伸至每个角落

    “劝阻这事,出力不讨好。”刘非凡坦言,他们劝阻时常被当作骗子“拉黑”,有时还会遭遇受害人投诉。但辅警陈琛记得,有次拦截住准备向“安全账户”转账90万的夫妻后,对方凌晨3点发来短信:“查了平台,的确是假的,你们救了我们全家!”

    “骗子的手段在更新,我们也在与时俱进。”刘非凡的团队最近在筹备新的反诈讲座,从武汉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提供最新案例的基础上,他们将课件里刚添上“取现邮寄诈骗”“境外兼职诈骗”等新案例。而他们的战场早已不止于课堂:看到学生在闲鱼买演唱会门票被骗,就联合平台推出“票务交易预警”;发现有人用高压锅藏现金通转运涉诈资金,便与物流公司建立联动机制。

    如今更庞大的反诈防线正在织就:分局各派出所、警务站和“黄鹤卫士”组成“半小时见面,小时反馈”的劝阻圈,快递小哥和银行柜员也加入了反诈防线——有次柜员以“系统故障”拖延时间,刘非凡团队赶到现场劝醒受害人,保住了她准备转给“理财师”的30余万元。这道凝聚众人之力的防线,已让武昌区电诈发案率同比下降9.3%。

    “‘出力不讨好’的事我们还会继续做。”民警刘非凡望着屏幕上正在刷新的预警信息说:“我们会一直劝,劝到天下无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