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支办案队停不下脚步
八月的武汉市,热浪裹着蝉鸣,在武昌区首义广场前,往来的游客、居民总会慢下脚步,凝视这处红色地标。百年时光流转,“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不断被人们传颂。如今负责这个地区案件办理的侦查中心首义办案队,以创新警务模式为“先”,以优化协作机制为“要”,在每一次案件侦破中为群众守护公平正义。
优化机制让警力“跑起来”
“没想到当天报警,当天就能追回我的电动车。”7月4日晚10时许,市民小李望着失而复得的电动车连声感叹。就在6个小时前,武汉市公安局武昌区分局侦查中心首义战区办案队(以下简称首义战区办案队)依托“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现场勘查民警王嘉林联系小李确认丢失电动车的相关信息,视频追责民警奚郭陈同步回溯监控锁定案发时间,分局合成作战中心全力支撑研判。当晚9时许,流窜盗窃的犯罪嫌疑人刘某就在硚口区被民警抓获,小李被盗的电动车也被追回。
“专业机制与科技的赋能,极大提升了传统民生类刑事案件的破案效率。”首义战区办案队负责人陈晋审阅这本刑事侦查卷宗,眼神里既有欣慰也有感慨。这位有着33年刑侦经验的老民警,在1991年刚穿上警服时,和刑侦队的师傅在街头巷尾调查走访,曾有一起案件追踪了1440天,至今难忘。“在难题面前,我们既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也要有敢闯新路的勇气,这样才能更快更准。”
打破壁垒让效率“高起来”
“您再确认下,手机里的重要内容都还在吧?”8月7日,民警李闯将手机交还失主刘先生时,他不承想自己的手机已辗转千里。两天前,刘先生的手机被有多次盗窃前科的嫌疑人祝某盗走。作案后,犯罪嫌疑人祝某从武汉搭乘火车流窜至郑州。陈晋当即组织警力紧盯案件侦破,依托跨区域警务协作机制和大数据追踪技术,全程紧盯嫌疑人轨迹。
狡猾的犯罪嫌疑人祝某为了逃避打击,在中途换乘大巴车折返逃往河南南阳。不料当他下车时,等待他的是早已在此布控的民警李闯和郑紫化等人。“流窜了这么多地方,没想到栽在你们手里。” 在审讯中犯罪嫌疑人祝某小声嘀咕。
“首义战区办案队由 4 个派出所的 22 名刑侦骨干组成,平均年龄仅 30 岁,他们敢向专业犯罪亮剑,全力为群众追赃挽损。” 负责人陈晋介绍道。
辖区一家科技公司的共享电瓶换电站曾遭盗窃,犯罪嫌疑人利用系统漏洞,制作专用工具,盗窃换电站本用于给外卖骑手提供续航的电瓶,还租赁汽车将偷来的电瓶交由专业人员拆除定位装置并变卖。陈晋带领队员细致排查,从销赃渠道反向溯源,最终将盗窃、收赃的团伙成员吴某、朱某、刘某三人一网打尽,成功追回11块共计价值2万余元的电瓶。
如今,侦查中心与合成作战中心高效联动,异地抓捕和追赃挽损难的壁垒被彻底打破,今年以来,武昌区公安分局破案周期平均缩短60%,传统盗抢骗现案破案率达82.1%,民生案件追赃挽损率达55%,侦查效率的提升让群众安全感持续增强。
破解难题让群众更满意
打开某短视频APP,主角含泪哭诉遭遇的社会不公,极具煽动性的视听效果让观者愤愤不平。然而关注数日之后,画面中的“受害者”却话锋一转,呼吁粉丝购买某店铺产品,支持所谓的“维权之路”。
武昌区公安分局网安大队经过侦查,发现这类虚假造谣视频均出自以胡某洲、王某志为首的“网络水军”团伙。负责人陈晋带队乔装侦查7天,逐步摸清该团伙“武汉操控、昆明引流、重庆窝藏”的跨地域架构。面对这一隐蔽性极强的新型网络犯罪,战区办案队充分发挥跨区域作战优势,协调80名警力,于2024年12月5日上午在武汉、昆明、重庆三地同步收网,将53名涉案人员全部抓获。
负责人陈晋则联合市局法制支队等单位的专家深度协作,共同把准办案方向。经过四轮会商研判,围绕网络水军团伙组织架构、作案流程、非法获利路径及受害单位损失的完整证据链,帮助办案单位取证时间缩短了50%。多部门合作下,该团伙的违法犯罪行为被查清。今年6月,得知该案的15名犯罪嫌疑人将被检察机关以涉嫌寻衅滋事罪提起公诉,被团伙造谣的单位纷纷向首义战区办案队致以感谢。
“刑事犯罪从过去的暴力手段,演变为如今的新型网络犯罪,而刑侦民警传承着同犯罪做斗争的决心,步伐始终向前,从未停歇。”负责人陈晋说。(湖北日报客户端通讯员 孙逊 黄若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