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特警尖兵”到“刑侦干探”,袁大强的变与不变

    发布日期: 2025-10-13 16:02 来源: 武汉市公安局 【打印】 【下载】
  • 在武汉市公安局洪山区分局珞南派出所,总能看到一个身形挺拔的身影——那便是身高19的刑侦民警袁大强。他的办公桌上,摊开一张画满标记的案件分析图,错综复杂的线条间,藏着他办案的缜密与专注。从2016年加入特警支队,到今年5月转战刑侦一线,9年光阴流转,岗位在变、职责在变,但他骨子里“敢闯敢拼、善思善察”的特质从未改变。

    刻进骨血的“勇”:危急关头的本能抉择

    提到袁大强,同事们首先想到的,是他面对危险时的“毫不含糊”。

    20166月,袁大强第一次直面生死考验:一名吸毒致幻人员携带爆炸物品藏匿屋内,特警队员接到现场处置的指令。出警途中,他手心浸满了汗,但抵达现场后,他迅速调整状态,和特警队的战友们展开布控。

    突然,情绪焦躁的嫌疑人冲出了房间,抓捕机会稍纵即逝,他勇敢地站出来,与队友配合默契,合力将其牢牢控制。“事后回想,还是有些后怕”袁大强说,“但那一瞬间,冲上去是一种本能。”

    前年3月的一次缉毒行动中,有线索显示某公寓内有男子涉嫌吸毒贩毒,且可能持有枪支。袁大强与队友悄然潜至房门口,透过门缝,他们看见两名嫌疑人正低头吸食麻古,毫无防备。他一个眼神,队友默契地制造动静吸引嫌疑人注意,他则猛地破门而入,箭步上前,锁住其中一名嫌疑人,一个背摔,趁对方尚未来得及反应,将其控制在地上。

    接下来的搜查中,民警果真从嫌疑人口袋中搜出了一把自制手枪。袁大强回忆抓捕的现场时说:“当时只有一个念头,绝不能给他们反抗甚至逃跑的机会。”

    今年,袁大强转岗成为了一名刑侦民警,和犯罪分子短兵相接的机会更多了,他骨子里的勇敢令不法人员害怕。今年6月,他带队赴江西南昌抓捕嫌疑人,刚敲开出租屋的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上去控制。同行队员佩服他的果敢,他笑笑说:“我只不过在出差之前把研判工作做扎实了,心中有数。”

    融入案卷的“细”:于无声处听惊雷

    袁哥粗中有细!”年轻的同事这样评价他。在刑事案件的现场,袁大强如猎人般紧盯“蛛丝马迹”,快速找出破案的关键线索。

    去年214日情人节,正在马房山派出所挂职的袁大强,接到一桩特殊警情:受害人放在外卖柜旁的鲜花不翼而飞,价值300元。外卖柜的监控探头恰好未覆盖案发区域。袁大强蹲在外卖柜旁,反复勘查。

    不可能一点痕迹都没有。”袁大强反复观察,发现旁边一处监控探头的角度能拍到放花的位置。通过慢放视频,他注意到嫌疑人穿着一双安踏牌黑白相间的鞋子,顺着这个特殊“标记”,他又找到了嫌疑人骑行的电动车,最终锁定并抓获了嫌疑人周某。

    受害人取回鲜花时,连声道谢:“没想到这么小的事,您还如此尽心。”袁大强很认真地跟这位报警人说:“这300元的花,在旁人眼中或许只是小事,但对您而言,是一份来自亲友的温馨情谊,同时也关乎您节日的心情,对我们来讲,还有居民的安全感。”

    袁大强还经手过一起涉案金额6万元的商场手机被盗案,两个小偷作案时刻意戴着口罩、帽子,伪装得让侦查员一时难以通过监控辨认。

    细心的袁大强意识到通过外貌很难辨识小偷,于是转而聚焦嫌疑人的行踪。“他们走路的姿态和出商场后奔向出租车的路线,显然是提前踩过点的。”他带队沿逃跑路线调取监控,挖出了小偷乘坐的出租车车牌尾号、嫌疑人在武昌火车站转乘滴滴时的手势、抵达黄石销赃的时间点……正是这些易被忽视的细节,最终串出了一个清晰的轨迹,他顺线追踪至江西南昌,将嫌疑人抓获归案。

    根植内心的“韧”:岗位流转初心如磐

    9年从警路,袁大强从特警“前锋”转型为刑侦干探,岗位更迭、工作变化,但他心底那份精益求精的韧劲从未改变。

    在特警支队时,每次出警归来,无论多晚,他必整理完当日任务记录,即便凌晨两三点,也绝不拖延。老民警称赞:“这小伙子,有股不服输的劲儿。”

    转岗刑侦后,他越来越喜欢啃“硬骨头”。侦办商场手机盗窃案时,追至黄石市时线索中断了。队员略显气馁,袁大强坚定地说:“半途放弃,嫌疑人得逞,下次继续危害群众安全,这绝不是我们想看到的,坚持一定会有突破。”他守在电脑前,对着警务平台的轨迹图,逐条梳理信息,一连两天两夜未合眼,最终从海量数据中锁定嫌疑人在南昌的藏身之处。

    从特警转刑侦,是否适应”,每每有人这样问他,他自信地答道:“过去在特警,应对的是‘急难险重’的大场面;如今在刑侦,解决的是群众身边的‘家长里短’。形式虽异,本质相同。”

    今年7月以来,他牵头破获35起刑事案件,抓获29名嫌疑人,收获5面锦旗。在平凡岗位上,他以“勇”“细”“韧”,书写着一名公安民警的忠诚与担当。(通讯员 黄武略 摄影 陈昭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