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专栏 > 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
东湖警方“三维织网”守护群众“钱袋子”
酷热的午后,东湖景园社区A区租户小张的家门口,外卖骑手小李将一份热腾腾的午餐递给用户小张时,附带了一张印着“警惕刷单诈骗”的反诈宣传单——这是武汉市公安局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分局听涛派出所创新推出的“反诈外卖”模式。
与此同时,吹笛派出所民警正拿着反诈宣传单,在落雁景区的路上为游客讲解“退改签”类诈骗的套路;而在东湖实验学校的讲台上,银行讲师和治安管理大队的民警们针对中老年群体的反诈讲座正如火如荼地进行……
外卖骑手变身“反诈使者”,精准投送防骗指南
“您的外卖到了,附赠一份‘防骗套餐’!”7月22日早上7点,在东湖景园社区的外卖配送站点,听涛派出所社区民警邱爽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将一沓反诈宣传单递给了骑手们并嘱咐道:“可能您这顺手的一个小动作、一句话,就能让顾客多一分警惕,避免上当受骗、损失血汗钱!”
针对辖区青年群体“宅家多、外卖频”的特点,派出所联合外卖平台打造“反诈外卖”模式:骑手在送餐时附赠定制反诈卡,卡上印着辖区真实案例和民警提示。每月,骑手们还会参加“反诈培训课”,学习如何用一句话提醒用户:“您点的‘客服退款’可能是诈骗哦!”
高温下,民警的脚步遍及社区每个角落。电梯口张贴的反诈海报用漫画还原诈骗场景;社区广场上,民警搭起“反诈小剧场”,循环播放改编自真实案件的短视频《警惕诈骗新手法,不做电诈“工具人”》……
错时宣防,把反诈课堂搬到纳凉点和景区
“王婆婆,这个‘投资养老’的短信可千万别点!”7月24日傍晚时分,吹笛派出所社区民警喻婷在新武东社区的树荫下摆开宣传台,将印有真实案例的反诈卡和小风扇递给纳凉的居民。
针对夏季夜间活动增多的特点,民警们错峰上岗,在居民晚饭后遛弯、跳广场舞的黄金时段,用“拉家常”的方式讲述刷单返利、虚假投资等典型骗局。
在森林公园的游客中心,反诈提示语与绿树成荫的景色融为一体,游客扫码即可观看民警自导自演的“防骗情景剧”;绿道巡逻车上,民警不仅携带急救包,更备着“反诈急救手册”。游客王女士感叹:“边游玩边学防骗知识,东湖的平安是看得见的!”
警银联动,为中老年群体筑起“技术防火墙”
“阿姨,您手机里这个‘国家反诈中心’APP安装了吗?”7月25日,治安管理大队联合银行、东湖义警举办的讲座上,银行讲师正用PPT还原一起“冒充公检法”诈骗的全流程。台下,50余名中老年居民紧盯屏幕,不时举手提问。
这场“精准滴灌”式宣传背后,是三方优势互补:民警以辖区接警数据为例,揭露诈骗资金流转漏洞;东湖义警发挥“人熟地熟”优势,通过小程序招募37名志愿者,提高易受骗人群线下参与率;银行工作人员提供专业金融诈骗案例分析。
刚听完讲座的刘婆婆拍着大腿直乐,“民警同志拿着咱社区的接警记录说事儿,那叫一个实在!原来骗子真不是吃素的,光咱小区就有三家差点中招,确实要提高警惕!”
从社区到景区,反诈“防火墙”越筑越牢
从骑手送餐的“防骗套餐”,到错时宣防的“纳凉课堂”,再到警银联动的“技术防护”,东湖警方以“专业+创新+共治”为笔,绘就全民反诈新图景。正如在吹笛景区标识上写的那句话:“您的平安,是我们最想守护的风景。”在反诈战场上,警民携手,正让每一份警惕都化作守护“钱袋子”的坚固盾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