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苑社区:从“吸毒窝子”到“幸福港湾

    发布日期: 2017-08-21 00:00 来源: 新闻媒体 【打印】 【下载】
    分享到:
  • 分类管理 多方联动织密吸毒人员管控网
      治理毒品问题,关键在管控好吸毒人员这一核心要素。湖北省武汉市集中迁移安置社区——惠民苑社区以网格化管理与服务平台为基础,形成发现问题、案件上报和处置的完整链条,探索建立了“分类管理、团队服务、多方联动”的模式,全方位织就一张吸毒人员管控服务网,实现新增滋生减少、戒治转化明显的目标。
      在区相关部门指导下,惠民苑社区成立禁毒工作领导小组,社区书记、社区民警、社区治安委员、禁毒专干、志愿团队负责人、矫正队员等共同担任领导小组成员,齐抓共管禁毒领导工作。社区专门组织帮扶团队,实行“四包”责任。每个团队里有网格员、楼栋长、安保队员、志愿者和吸毒人员监护人,他们“包对象、包思想、包转化、包建档”,因人、因情制订帮扶计划,帮助吸毒人员修复心理关系、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唤醒吸毒人员对家庭的回归感、认同感,增强家庭成员对吸毒人员的接纳感。他们坚持分类管理,在摸清有吸毒史人员底数的基础上,按吸毒人员个人情况划分为高危、中度和关注三类,全部建档建册,给予分类管理。对重点吸毒人员,每人都由1个帮扶团队专门对口负责;对中度吸毒人员,由1个团队对口帮扶3人;对关注类人员,坚持由1个团队长期跟踪负责。
      除设立由社区民警、综治委员、禁毒专干组成的禁毒综合办公机构以外,社区还引入更多专业部门的帮助。经区禁毒办牵线搭桥,惠民苑社区与社会医院签订禁毒示范社区合作共建协议,对社区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吸毒致幻患者、吸毒返贫人员、病残病患吸毒人员等进行政府托底医疗救助,解决了严重病残吸毒人员的关押难、收戒难的大难题。

    真情感人 帮扶助人幸福家园感召浪子回头
      用真情感人,以帮扶助人,靠环境留人,惠民苑社区聚合多方力量,营造了一个平安幸福的温馨家园,感召着一个个吸毒浪子回头。
      社区居民钟某曾经拥有一个其乐融融的三口之家,染上毒瘾后,他不仅败光了家中积蓄、丢掉了工作,还导致了婚姻破裂、众叛亲离。对口帮扶他的姚警官每隔几天就会利用晚上下班后的时间跟他谈心,一聊就是一两个小时。钟某毒瘾难耐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给姚警官打电话。姚警官也会第一时间赶到他身边,陪他挺过最难熬的时刻。社区书记李梦林逢年过节都会去探望这位“特殊亲戚”,经常帮助他解决家里的实际困难。在大家的劝说下,已经和钟某离婚的前妻重新回到他的身边,一家人专门在外租房居住,远离昔日毒友的生活圈、朋友圈,钟某如今已有一年多时间没有复吸。
      为打破“吸毒—戒毒—复吸”怪圈,惠民苑社区全力做好吸毒人员就业安置、生活救助等帮扶工作,帮助他们真正告别过去、迎接新生活。吸毒人员孙某原来从事过特殊工种,可以享受提前退休政策,却因档案中材料记录不全无法办理。社区志愿者想方设法找到孙某的原始工作记录,奔走协调人社部门为其办理了退休手续,解决了他的生活困难。惠民苑社区禁毒工作站还建立了心理咨询室、戒毒康复室、心理宣泄室、图书室等功能室。

    严打犯罪 扎实宣教惩防并举打响禁毒持久战
      今年夏季,武汉市公安局汉阳分局打击毒品犯罪捷报频传:5月1日,分局民警仅用24小时抓获犯罪嫌疑人李某,缴获高纯度麻果约30千克,破获汉阳近年来最大一起贩卖麻果毒品案件;6月6日,分局又一举破获一起10千克以上特大贩毒案件,收缴高纯度毒品海洛因12千克,斩断了一条从缅甸运输毒品到武汉分销的贩毒通道。
      对涉毒违法犯罪的有力打击,给惠民苑社区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与此同时,社区还以宣传栏、科普长廊为主阵地,利用社区广场舞、健步行、居民会议等形式,宣传毒品危害,形成人人参与、人人防范的浓厚禁毒氛围。
      惠民苑社区还探索制订了帮教责任制度、困难救助制度、亲属协管制度、定期汇报制度、定期学习制度等多项规章。通过多措并举,惠民苑社区这个过去的“吸毒窝子”,现在已变成长效管控机制健全的“幸福港湾”。记者 杨槐柳 通讯员 吴永寿 易 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