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公安局关于对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20240304号提案的回复
xx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武汉市道路交通安全治理的建议》收悉,非常感谢您提出的建议,我局会同市教育局进行了认真研究,现将有关情况回复如下:
我局交管部门高度重视全市道路交通安全治理工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立足职责、主动靠前,推进道路交通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持续深化交通事故预防“减量控大”,努力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人民至上,在“保平安”上下功夫。近年来,我市交通事故亡人数总体呈下降趋势,特别是2023年疫情后交通流迅猛反弹背景下,圆满完成既定控制目标,未发生重特大及有影响的交通事故。与国内同等级城市比较,我市交通事故亡人数明显低于广州、成都、长春等地,交通事故警情数较广州市低19.8%,
4月份以来,全市适用一般程序的道路交通事故(涉及人员伤亡)同比下降16.2%。同时,根据高德地图发布的《2023年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我市交通健康指数在汽车保有量超过400万的12个城市中排名第6。
二、坚持重点严管,在“保秩序”上下功夫。今年4月起,针对市民反映强烈的行人和非机动车交通违法、机动车乱停乱放、不礼让斑马线等突出交通违法行为,我局交管部门在全市开展交通秩序集中整治。一是严管乱停。线上加大电子警察摄录力度,线下落实早晚路面警力巡控,4月份以来,共发送示范路机动车违停提示短信1.2万余起,处罚5600余起。二是严管乱行。围绕全市“50+N”处文明创建路口,定点位、定范围、定时段、定警力、定责任、定标准、定目标,落实志愿者开展志愿劝导,严管路口行人、非机动车乱行和闯红灯等突出违法,规范通行秩序。三是严管乱穿。持续开展“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突出电动自行车逆行、违规载人,残疾人代步车聚集侯客、非法营运等重点违法整治,严管电动自行车秩序,提升文明交通意识。
三、坚持数字赋能,在“提效能”上下功夫。认真学习先进地区经验做法,着力提升道路交通的感知、互联、分析、预测、控制能力。一是做强智慧大脑。强化武汉交警“智慧大脑”建设,创新研发模型场景,动态研判在途流量、拥堵情况、安全态势,努力实现“看得见、调得动、分析准、处置好”。二是做强分析研判。利用数据碰撞,进行交通事故日统计、周研判、月小结,对清明、五一等节假日开展交通安全形势预判,精准指导路面管理,通过地图导航软件预警事故高发路段,实现重要节点安全平稳。三是做强科技设施。加强非现场执法,上线不礼让行人抓拍设备153套,月均抓拍不礼让行人违法5000余起;深化人脸识别应用,利用路面现有卡口,对开车不系安全带、拨打手机等影响安全驾驶的违法行为,依法严格处理。
四、坚持阵地作战,在“宣教管”上下功夫。一是实施人性化执法手段。搭建“一盔一带”教育学习小程序,对轻微违法通过手机线上学习、观看视频、现场答题等学习手段,加强教育学习劝导。二是拓展“四大阵地”开展源头宣教。针对重点单位,推动领导干部、公职人员带头学习,有效强化“示范引领”的联动配合;紧盯特殊群体出行安全,组织网约车司机开展交通安全宣教培训,定期召开全市快递外卖企业安全责任会议,组织骑手开展配送骑行安全宣传提示活动。
五、坚持校园教育,在“提意识”上下功夫。我局交管部门会同市教育部门多措并举、齐抓共管,多渠道提高学生交通安全意识和交通事故防范应变能力,最大限度减少交通安全事故发生。一是课程化落实。发挥课堂教学教育主渠道作用,筑牢学生自觉遵守交通安全的思想根基,加深学生对交通安全的理解,普及交通安全标志和常识,增强学生交通安全意识和法治观念。二是实践化推进。利用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颁布实施日等时间节点,开展形式多样的交通安全教育活动。同时,开展学校安全骑乘电动自行车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师生和家长遵守交通法规,自觉安全骑乘,珍爱生命,远离事故。三是阵地化保障。利用校园广播、橱窗板报、电子屏幕、微博、微信公众号等阵地平台,广泛宣传交通安全法规,讲好交通安全故事,鼓励学校因地制宜建设交通安全教育校园小阵地、班级小园地,拓展教育功能。
六、坚持群众共治,在“随手拍”上下功夫。2021年5月,武汉交警微信公众号“交通违法随手拍”小程序正式上线,市民可通过小程序上传身边交通违法行为照片或视频,工作人员确认举报信息有效后,将受理调查并依法对违规驾驶员进行追处教育,该平台的上线既是对热心市民举报交通违法的鼓励和回应,也是向市民和网友宣传文明交通理念的重要方式。截止目前,共受理群众举报线索32万余条。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和理解,希望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我们的工作。
特此回复。
武汉市公安局
2024年6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