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交通会客厅》| 最快双腿最优服务 文明交通的“轻骑兵”
时间:2024年12月2日16:15-17:00
嘉宾介绍:
邓国锐,现任武汉市公安局江岸区交通大队汉警快骑机动队中队长。曾多次荣获个人三等功、个人嘉奖,先后被评为2023年湖北省“荆楚交警之星”、市局“马天民”式最美民警。
王进,现任武汉市公安局江岸区交通大队汉警快骑机动队民警。曾荣获个人三等功3次,嘉奖3次,四次被评为全市优秀公务员。
魏西子,现任武汉市公安局江岸交通大队汉警快骑队女快骑队员,参警4年来,曾荣获局长嘉奖令辅警一次,三等荣誉奖章一次,季度优秀辅警四次。
主持人大左:他们是道路的缩影,城市的风景,是服务群众的流动窗口,“最快双腿”。他们是城市交通管理的“特骑精兵”和“拳头劲旅”。今天是12月2日交通安全日,我们请到武汉市公安局江岸区交通大队 邓国锐、王进、魏西子共同讲述打造交通警务“深耕善治”走深走实的工作故事。
武汉市江岸区是全市政治、文化、经济、信息中心;是教育大区,还是优秀历史文化建筑大区,还有长江灯光秀、汉口江滩、江汉路、吉庆街、山海关路小吃街等具有武汉城市特色、影响力大的旅游特种兵打卡点。辖区交通管理模式也和以前大不一样了,请邓警官具体介绍一下。
邓警官:首先我要介绍一下2024年武汉市江岸区的交通数据:江岸区土地面积64.88平方公里,现有通车道路478条,路口路段2009个,其中主干道24条、次干道14条,其它一般道路、街道里巷425条,总里程320公里;常住人口110万人,机动车驾驶员52万人、机动车49万辆、电动自行车36万辆;日均最高在途车流由2019年的48万辆增加至2024年的80万辆。各项交通参与的数据都在快速增长。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机动车、非机动车保有量大幅增长、群众生活需求出行不断增加,新形势下江岸区交通压力特征非常明显,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工作日早晚高峰,主要受学生流影响大。江岸区现有242所中小学及幼儿园,学校多、名校多,在校学生14万多人,每日上放学接送学生流对学校周边交通短时影响大,是工作日早晚高峰交通拥堵的一大主因。二是周末双休日,主要受旅游、消费流影响大。去年以来,人们外出旅游、消费愿望大涨,再加上江岸区近两年兴起多个网红景点,市内外游客争先恐后旅游打卡。江岸区有汉口江滩、解放公园、古德寺、历史风貌区(巴公房子、黎黄陂路、咸安坊等)、江汉路、武汉天地等众多吸睛网红打卡点,周末双休日旅游、消费流激增。巨大的客流,与武汉本地人游玩、消费出行叠加,机动车出行率暴涨,周末双休日全时段交通拥堵加大,大大超过工作日早晚高峰交通拥堵时长。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的首先任务就是保证辖区内交通秩序井然有序、群众出行畅通。可以说现代交通警务,已发展为两大版块--服务人民群众和打击交通违法。
主持人大左:邓警官参警12年来,始终坚守在基层,与马路为伍,与严寒为伴,与酷暑为友,见证了江岸区道路交通变化的点点滴滴,他凭着对这份职业的挚爱和对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神圣使命感,在交通管理工作岗位上不断探索、钻研,从一名初出茅庐的交通警察成长为一名基层中队长。我们来看一段关于他的介绍视频。
主持人大左: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带头模范作用,持续激发和增强队伍凝聚力、战斗力、同心力,着力锻造堪当时代重任的公安交管铁军。据了解,武汉市公安局江岸区交通大队还成立了一个“邓国锐式”交警孵化基地。邓警官,您来介绍一下成立初衷和开班后有哪些具体举措?
邓警官:(初衷)警力跟着警情走,为更好服务广大市民游客,江岸区交通大队按照市交管支队要求,坚定不移推进“示范引领、党建引领”,充分发挥“模范效应”,以“强党建、抓业务、树形象、优服务”为目标,开设“邓国锐式”交警孵化基地,努力锻造一支作风好、战斗力强、形象优的基层交警队伍,助推辖区交管工作不断迈向新台阶。
我们大队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邓国锐式”交警孵化基地建设推进有关工作。为了充分发挥表率作用,确立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原则,精准对标,依托“岸警快骑”党建品牌建设,充分展现汉警快骑“专、精、快、狠”的尖兵利刃作用,切实发挥党组织的坚强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发挥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培育发展交管工作的新质生产力。
(举措内容)今年7月,江岸区交通大队“邓国锐式”交警孵化基地在沿江大道芦沟桥路口正式开班,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省劳动模范宋健同志现场调研指导孵化基地工作并进行马路授课。期间,市、区领导也到沿江大道卢沟桥路口调研“文明交通畅行武汉”行动开展情况。大队多名经验丰富的科队长及兼职教官也先后到孵化基地就路口保畅、家校警、事故快处、重难点违法打击、群众求助等多个科目开展培训教学。目前已开展培训12期,累计参训人员150余人。
主持人大左:“邓国锐式”交警孵化基地薪火相传,突出教育培训,“以老带新”传帮带,“马路课堂”授课过程中,邓警官有哪些工作经验可以分享。
邓警官:我积极探索“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通过“1+2+N”模式即1个岗位(沿江大道芦沟桥路口)、2条路(沿江大道、卢沟桥路)、N次实践活动,丰富课程内容,坚持在路面上学习,在岗位上实践,研究总结出多看、多跑、多问、多观察、多带等“五多”工作法,并组织新警、青年民辅警、业务骨干、执法排名靠后人员和我一起上岗,跟班实训,实行“以老带新”管理模式,全方面多层次培养交警能手,激发民辅警主体作用,不断提升交通管理技能和素养。
特别是通过多次教学课程,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这个过程中,可喜地是,大队新警从“被动参与”到“主动报名”,从“偷学”到“偷练”,经过面对面讲解、手把手传授、课后复习等方式,积极弥补自技能不足,规范执勤执法、提升服务理念、强化自身保护等多方面技能得到提升,促进了队伍人才从“能干”到“骨干”的转型。
主持人大左:从视频上看,王警官身姿挺拔,交通指挥动作标准,还以为他是一位老交警,其实他成为一名交警才一年多。王警官的从警经历比较特别,还是请他自己来介绍一下。
王警官:我在加入公安队伍之前当了5年的特种兵,2013年我有幸通过参加公安部全国特警队伍招考成为一名武汉特警,2013年至2023年期间,我多次担任市局新警培训教官,队内擒拿格斗射击教学教官,积累了丰富的执法和安保经验。这些经历让我身体素质过硬,能适应高强度工作。
主持人大左:短短几十字的介绍,已经让我们脑补了很多艰苦训练,快速反应,处置突发事件的画面,如今王警官已经是一位武汉公安交通岗位先锋,这一年多的适应到成长,介绍一下这个过程。
王警官:在特警岗位,我习惯了高强度的训练和紧张刺激的任务,所以在面对交警工作时,不知道如何着手,马路上一站就是7—8个小时,内心也觉得很枯燥。我来到江岸交通大队,邓队就是我的师傅,记得第一次站路口,邓队陪同我一起适应岗位,耐心指导我,告诉我如何用眼神和手势与司机、行人交流。用哨音提示危险,传达指挥意图;在理论学习阶段,我深入了解每一个交通规则背后的逻辑,那些看似枯燥的条文,通过邓队的培训变得生动有趣,仿佛打开了有序交通世界的钥匙。
今年在“邓国锐式”交警孵化基地的带动下,我得到更多像邓队这样的优秀教官的指导教学,这种孵化有着独特的实践方式。我开始在实际的交通场景中锻炼,把特警面对危险时的冷静和果断运用到处理突发交通状况中。遇到闯红灯的行人或者违规的车辆,我用坚定而温和的态度去纠正,如同在特警行动中化解危机。邓国锐式的指导还让我学会了观察,观察路况、观察行人的表情和意图,就像在特警任务中洞察潜在威胁一样。通过这一系列的培养,我从一名优秀特警成功转型,成为一名在交通岗位上发光发热的先锋,守护着城市交通的和谐与安全。
主持人大左:传承,不是一朝一夕,而是不断积累和延续,教学相长。在具体实践中,王警官有没有记忆深刻的工作经历?
王警官:记得有一次,我接到任务要整治一个长期交通混乱的路口。那里车流量大,违规现象频发,周围居民怨声载道。一开始,工作开展得并不顺利。有些司机不理解,阻碍我们执法;还有些违规的行人趁我们不注意就溜走。面对这些挫折,我没有抱怨,迅速转变思路查找症结,向老同志请教总结经验,调整策略。老同志给我热情讲解、详尽分析,让我快速把握住了工作重点,理清了工作思路,熟知巧用群众沟通技巧。果然当充完电的我再投入工作中后,效果明显改善,慢慢地,司机们开始主动配合,行人也自觉遵守规则。当看到那个路口从混乱不堪变得井然有序,车辆和行人都能安全顺畅地通行时,那种成就感涌上心头。这不仅仅是完成了一项任务,更是为这座城市的交通环境做出的积极改变。
主持人大左:交警工作看似简单、单一、上手快,其实与其他警种相比,如今新形势下的交通管理工作专业性更强、管理内容更多。
在武汉市江岸区街头,能看到汉警快骑的帅气男警,也常常能见到飒爽英姿的女子骑警。魏警官就是其中一员。一道道明亮的柠檬黄穿街走巷,成为城市里靓丽的流动风景线。我们来看一段她的执勤视频。
主持人大左:女快骑养成记的背后故事也请介绍一下
快骑队员魏西子:2020年8月我有幸成为江岸区交通大队女快骑队员,我们日常工作内容包括:巡逻巡控、应急处突、疏堵保畅,救助群众,还要担负“家校警”护学岗、夜间酒驾协查、交通知识宣讲等任务以及大型活动安保工作。和王警官不同的是,作为女性,且之前没有高强度的训练,面对上岗培训,我要更加努力锻炼体能,适应工作需要。比如:刚入队的时候是一个炎热的夏天,老队员们在完成早高峰勤务后,不顾疲惫地开始训练我们。面对这重达600多斤的摩托车,我不禁心生畏惧:一个女孩子真的能驾驭它吗?然而,在经过数次尝试和老队员的耐心示范与指导后,我终于能够稳稳地扶起它。无数次的练习让我掌握了驾驶技巧,并开始了勤务技能的培训。在日常勤务中,我能迅速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虽然我个人很努力,但是更离不开队里师长师兄的悉心教导。很快,我就在队伍中站稳了脚跟,成为女子快骑的一名分队长,在各种警务任务中独当一面,为维护辖区交通秩序贡献自己的力量。
主持人大左:有没有具体工作故事给我们分享一下?
快骑队员魏西子:今年7月,江岸大队成立了“邓国锐式”交警孵化基地,我有幸被挑选到基地参与执勤和教学工作,在这个基地岗位上我收获了很多,记得前几日在沿江大道芦沟桥路口执勤时,一位中年男性驾驶员因违章被民警拦下,情绪异常激动,大声呵斥我们的男民警,当时来来往往的人群众很多,既有路过的各种驾驶员,还有围观群众。我作为一名女性执法人员,我尝试站在现场群众的角度与他沟通现场违章的风险和危害,耐心解释违章行为可能给他带来的后果。最终,他接受了我的解释,现场表示愿意接受民警处罚,围观的群众司机也都露出和谐的笑容。这次经历让我深刻理解了中队长邓国锐所强调的柔性执法的重要性。
上个月汉口江滩正在开展金秋菊展,大量的市民朋友前往赏菊,在江卢沟路口,一位年轻妈妈推着婴儿车过马路时没注意到人行绿灯正在闪耀,当她在斑马线过马路走到一半时,人行红灯亮起马路上的车已经启动,面对道路上川流不息的车辆年轻妈妈进退两难。正在路中间指挥交通的我见状,立刻跑过去安抚她,帮助她把婴儿车推到安全网格线区域,并手拿指挥棒护着他们,待车流小一点后指挥来方车辆文明礼让,护送年轻妈妈和孩子顺利通过马路。年轻妈妈到了永清门后,回头给我点了一个大大的赞,让我内心充满了温暖,感受到了群众对我工作的肯定。通过“邓国锐式”的交警孵化基地实践和学习,不仅提升了我的专业技能,也增强了服务意识。
主持人大左:这里,我也想问问邓警官,成为一名合格的汉警快骑,除了该警种必须具备的专业技能,还有哪些是你倡导的。
邓警官:无论是在路口执勤、道路巡逻还是护学岗上,我们的核心任务是确保行人和车辆的安全,确保交通秩序畅通有序。汉警快骑的工作远不止于骑摩托车巡逻,更重要的是要始终怀着热忱去帮助和服务群众,全心全意地为维护城市交通秩序和保障出行便利而努力。我也将这种理念贯穿到实际交通场景中,希望我们的队员将冷静和果断运用到处理突发交通状况中,面对闯红灯的行人或违规车辆,以坚定而温和的态度去纠正。
主持人大左:江岸交警依托“邓国锐式”交警孵化基地创建,培养人才,并突出服务实战,“靶向发力”促提升。
邓警官:我们大队坚持实战实用实效原则,按照“理念好、警容好、秩序好、宣教好”的建设标准,将“文明交通示范岗”打造成展示江岸交警形象、体现交通管理水平的实践区,通过以点带面,带动执勤民辅警手势打起来,口哨吹起来,保证队伍整体形象良好,在全警队伍中形成“学先进、赶先进、争先进”的良好风气。
通过孵化基地的学习和培训,沿江大道芦沟桥路口管事率提升近三成,路口非机动车及行人守法率由之前的85%提升至96%,路口执勤民辅警执法量均出现增长,特别是年轻民警,经过培训后,执法数据、质量、群众满意度,都得到很大提升,取得了良好效果。通过孵化基地的经验推广,全区6个示范岗路口的见警率、管事率、规范率明显提升,路口交通秩序井然,为辖区全力打造安全、畅通、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奠定了基础。
主持人大左:目前,武汉市现在正在开展“文明交通 畅行武汉”行动,这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发力,协同共治的一个课题。对此,“邓国锐式”交警孵化基地有哪些亮点做法?
邓警官:近年来,武汉市江岸区交通大队党总支按照“抓党建、带队建、促工作、保平安”的工作思路,充分激发党建聚力、铸魂、赋能、增效优势,为高质量推动辖区交管各项工作提供坚强队伍保证。尤其是在交通安全宣传方面,坚持“党建引领、部门联动、社会共建”总原则,积极打造“创新+文化+旅游+社区“的交通安全特色宣传阵地,发挥“慧”说交通、丽斯课堂、文明交通宣传轻骑兵“三个品牌”及温柔“汉话”女警江雅莉等主力军作用,今年以来开展“五进”宣传78场,受教育3万多人次。
沿江大道卢沟桥路口是我们孵化基地的实训基地,这里是联接周边校圈、商圈、景区、办公区的重要路口,周边多所名校的多个校区、多个大型企业写字楼、武汉天地及壹方商业体、汉口江滩景区,每天早晚高峰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的流量特别大,近期,汉口江滩正在开展金秋菊展,持续2个月,大量的市民朋友前往赏菊。菊展的主入口正位于路口连接的永清门,而赏菊人群的出行方式也体现了多元化--地铁+步行、共享单车、公交车(站点距离路口50米)、驾车(江滩停车场入口距路口不足百米,且高峰期排队),因此这个路口由平时的早晚高峰忙,转变为全天候忙。根据这个实际情况,我们适时而动,根据路口繁忙程度精准调控警力,除保证路口的车流、人流秩序正常,还要引导共享单车停放,指挥排队过长的车辆到别处停放,因赏菊人群很多是老年人和小朋友,我们还针对性的安排了更有亲和力的女子快骑到岗位上,更好的服务在路口求助的群众。最近一个月,这个路口有记录的好人好事25起,受到群众致电表扬5起、锦旗2面,也反映了群众对我们工作的肯定。
在开展好服务群众的同时,我们也加大打击交通违法的力度。自孵化基地成立以来,我们共在沿江大道卢沟桥路口开展交通违法整治1200余起,教育机动车、非机动车及行人2000余人次。重点打击了对群众影响较大的飙车“炸街”、大三车违禁通行等违法行为,包括违法改装的汽车、摩托车,违禁通行的渣土车、摩托车等,有力的震慑了交通违法者,净化了道路交通环境。
主持人大左:今天是第13个交通安全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文明交通 携手共创”,在此,邓警官,有什么想表达的。
邓警官:我们交警部门将更多的参与到宣传、教育、处罚这些环节,同时也希望政府其他部门、街道社区、企事业单位、学校医院、居民群众也都参与到其中,衷心希望各个交通参与者都能成为交通法规的“践行者”、文明出行的“引领者”、生命安全的“守护者”、交通文明的“传播者”以及公共秩序的“维护者”。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文明交通 畅行武汉”行动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携手共创安全、畅通、文明、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
主持人大左:斑马线是现代城市的“文明孵化器”,是一座城市交通参与者良好形象的文明线。开思路,抓服务,更是武汉交警推进交警基地建设的孵化器建设。
平安出行,不是独角戏,道路安全、文明出行,需要每个人都行动起来,汇聚各方力量,共创交通安全同心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