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公安局关于对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第JY20240339建议的回复
xx代表:
您提出的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第JY20240339号《优化道路交通治理、提升全市道路通行能力的建议》收悉,我局会同市城乡建设局、市城市管理执法委员会进行了认真研究,现将有关情况回复如下:
近年来,随着我市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机动车保有量不断攀升,目前,我市机动车保有量已突破460万辆,日均在途车流量约为206万辆,在尚未执行限号、限行政策的背景下,我市交通拥堵治理工作面临巨大挑战。我局交管部门加强顶层设计、完善交通设施、优化交通组织、强化执法管理、规范执法行为、调整政策法规、应用科技方法,全面提升交通管理效能。
一、关于加强交通拥堵治理的建议
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我局交管部门认真研究,按照“点-线-面-圈”的思路,多措并举全力推进交通综合治理工作,全市拥堵路口已由34个减少为18个,拥堵路段由31条减少为23条。一是优化节点交通组织。会同相关部门对范湖立交、常青立交、竹叶山、月湖桥等重要节点进行工程改造,从规划层面缓解骨架路网关键节点拥堵,提高城市骨架路网通行效率。二是提升路段通行效率。针对社会反映强烈的三环线和雄楚大道高架拥堵问题,按照“系统研究、科学规划、标本兼治、有序推进”的思路,通过流量溯源、流向分析、调查问卷等形式深度分析市民出行特征和拥堵节点,针对性采取路口禁限行、设置定向车道、交替放行、优化信号方案等14项短期治标措施治理。会同规划、建设、城管等部门研究制定路网建设、节点改造、公交支撑等10项中长期治本措施,强力推进综合治理工作。三是均衡区域交通压力。通过在大东门及周边区域节点采取环岛信号控制、精细化路口标志标线布置、调整车道分布、施划虚实线、优化信号放行方案、调整路口勤务等措施,均衡大东门及周边交通压力,提升区域整体通行效率。四是加强重点区域综合治理。针对我市节假日期间易发交通拥堵的“3344” (三大火车站、三大轮渡码头、四大进出城通道、四大热门景点) 重点部位,制定了“一点一策、一景一策、一天一策”工作预案。节日期间,每日开展分析研判,优化勤务部署,加强区域交通管控,整合景区周边停车场泊位数据,强化预约出行+停车模式,引导市民合理规划出行线路,协调交通部门加密公铁联运线路发车频次。下步,我局交管部门将会同相关部门及各区政府,从建设治堵机制、加强公共交通支撑、完善道路系统、搭建智慧交通体系等方面持续强化我市交通拥堵治理工作。
二、关于科学论证高架桥限速的建议
设计院等部门按照国家标准,依据道路等级、道路功能定位、通行条件、安全等多种因素,结合道路实际而确定设计车速。交管部门根据公安部相关规范,综合考虑以下因素科学设定道路限速:一是道路设计速度;二是道路线形条件、路侧环境影响、沿线设施;三是机动车安全运行速度;四是道路交通流量及车辆类型构成;五是道路交通违法和交通事故情况。2020年以来,我局交管部门对上述道路状况和条件发生变化、造成隐患问题的,向道路设计和建设的主管部门提出建议和意见。同时,针对我市部分高架、环线等快速通道向设计主管部门提出调整限速建议,由相关部门采纳并调整。
三、关于加强道路工程项目治理的建议
一是提前介入。提前与各平台单位、建设施工单位对接,掌握年度施工计划、编制管线年度建设计划,统筹安排各项工程建设。对于不在计划内的施工申请不予批准;经公示的年度挖掘计划,每年年中可做一次合理调整;对于新建、改建、扩建的城市道路交付使用后5年内、大修的城市道路竣工后3年内不得挖掘,避免重复施工和密集施工对道路交通的影响。二是深入研判。按照“每点必勘,一点一案,分期审批”要求,依据“占一还一、优先保障行人、非机动车及公交车通行、均衡交通流”原则,对大型占道施工现场进行现场踏勘,认真研究施工期交通组织方案,精细化交通管理措施,尽量缩小占道时长和占道面积。2024年以来,共组织踏勘占道施工现场47处。三是紧盯环节。施工进行后,结合高德地图大数据、民意云平台和现场交通运行情况,开展周分析、月评判,适时对交通组织方案不断进行调整优化。根据工程推进情况,检查梳理各类项目手续办理情况和现场打围情况。四是积极审批。与相关手续审批部门积极对接沟通,掌握最新办理政策,依法依规办理前期手续,为工程项目实现稳中求进、稳中求快提供有力支撑。五是严格处罚。对未经审批擅自占道施工作业、擅自扩围造成交通拥堵和施工作业现场未按要求设置交通安防设施危及交通安全的,约谈平台单位、施工单位负责人,下达行政整改建议书,责令限期进行整改。对不予配合,多次督办仍无进展的将其纳入“黑名单”,建议平台单位取消其在今后工程项目中的投标资格。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和理解,希望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我们的工作。
特此回复。
武汉市公安局
2024年7月16日